作為一個物理老師,今天和大家聊一下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。
閱讀理解是語文、英語、政治學科的常規題,似乎不管物理什么事,殊不知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不在于科目,而在于平時各科對文字的理解能力,就好像作文的素材不在作文課上積累一樣,這些問題如果生活化、常態化了,就不會存在困難問題了!
下面就結合物理教學的一些實例拋磚引玉了:
例1.玻璃魚缸內養有金魚,輕輕地敲擊魚缸邊緣,會看到魚被嚇走,此時魚接收到聲信號的主要途徑是 ( )
A.水—魚 B.空氣—水—魚
C.魚缸—水—魚 D.空氣—魚缸—水—魚
此題中,不是在魚缸旁邊喊,而是直接敲擊魚缸,這樣的話就沒有空氣傳播的途徑,但實際教學中發現仍然有學生錯誤選擇了D,這就是信息讀取不完整造成的錯誤,閱讀理解的前提是通讀題目,找出題中的信息,而部分同學看題目不認真,直接就想把題目做出來,盲目作答錯誤。
A.“隔墻有耳”,說明固體能傳聲 B.“聽診器”能使人的心臟振動幅度增大,響度增大 C.“聞其聲知其人”,說明可以根據音色來判斷說話者 D.“響鼓也要重錘敲”,說明聲音由物體振動產生,且振幅大,響度大
此題中,一是考查對文字的理解,二是考查對物理知識的應用能力。B選項中,聽診器的膠管可以減少聲音在傳遞過程中的損失,這樣傳到耳朵的聲音相對就比不用聽診器大,從而可以聽取人的內臟情況,當然,在聽的過程中,對人的心臟跳動不會造成什么影響,故選擇B。
類似的例子很多,就是學生在讀題環節如果信息讀取和理解錯誤,這道題即使做對也沒有什么意義,所以平時要抓好基本功,在關鍵字詞上多下功夫,這樣積累下來,閱讀理解就不是問題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