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熱燥濕潤散
【功能主治】
功能清熱解毒、祛風止癢。主治嬰兒濕疹。
【處方組成】
(1)
滑石45克、甘草45克、柿餅霜30豆(無此藥不用亦可、朱砂24克、鉤藤15克、草蔻仁15克、琥珀9克、薄荷腦3克,共研細粉。(2)銀花30克、蒲公英30克、緊地丁30克、連翹30克、梔子30克.防風30克、薄荷葉20克、大黃20克、甘草20克、共研細粉。
用法:1個月左右的患兒各取3克,調勻分為12包,每次取1包。水煎去渣,少加白糖喂服,1日4次.3個月左右的患兒各取45克,5~7個月的患兒各取5克.服法同前。 【辨證加減】
同時配洗藥和涂藥。洗藥:黃柏20克、艾葉10克、白礬10克,水煎外洗。涂藥前先用洗藥將濕疹上原有藥物洗去,再予徐藥,待濕疹完全消失后,再煎洗1次即可。
涂藥:煅石膏30克、滑石30克、煅爐甘石12克、枵礬9克、廣丹3克、冰片3克,共研極細粉,凡士林油調成軟膏,外涂如紙厚,1日2次。 【臨床療效】
治療58例,痊愈55例,有效2例,無效1例,治療時間最短3天,最長12天,平均7.5天。 【按
語】
諸藥內外合治,配合恰當,對重型嬰兒濕疹,可用此法。本方名由編者所擬。(楊傳偉) 萆邂苡仁湯
【功能主治】
功能清熱解毒,除濕健脾。主治嬰兒濕疹屬濕熱型者。
【處方組成】
萆邂6克、苡仁10克、黃柏6克、白蘚皮6克、赤苓8克、丹皮6克、澤瀉6克、滑石6克、通草6克、苦參6克。水煎,每日1劑,分3次服用。
配合外治法;(1)馬齒莧20克、側柏葉20克、地榆20克、地膚子20克、五倍子15克,煎水濾渣濕效或外洗患處。(2)海浮石、花蕊石、寒水石、爐甘石各30克,共研極細末,薄散于皮損處,用于紗布包扎,每天換藥1次。任選一方即可。 【臨床療效】
治療100例,痊愈78例,顯效12例,有效6例,無效4例。治愈時間最短5天,最長23天。 【按
語】
本方萆解、苡仁、黃柏、赤苓、丹皮、澤瀉、滑石、通草清熱祛濕;白蘚皮、苦參燥濕清熱止癢。諸藥合用,對嬰兒濕疹屬濕熱型者有效。外用洗劑及散劑均取其燥濕清熱止癢之性,內外合治,以國速效。本方名由編者所擬。(楊傳偉) 丹參茵陳煎
【功能主治】
功能清熱,祛濕,止癢,活血。主治嬰兒濕疹。
【處方組成】
丹參30克、茵陳30克、苦參25克。水煎,每日l劑,取1/5藥液內服,余液外洗患處,每日2次。 【按
語】
本方茵陳清熱利濕;苦參祛風煤濕止癢;丹參涼血化瘀安神。組方簡單,無甚副作用。本方名自編者所擬。(楊傳偉) 滌毒祛濕湯
【功能主治】
功能解毒祛濕清熱。主治嬰兒濕疹。
【處方組成】
蒼耳棵30克(可用蒼耳子15克代替)、蛇床子15克、白蘚皮15克、蒼術15克、苦參15克、生軍15克、黃柏15克、地膚子15克.水煎取濾液待溫涼后洗患處,每天1劑,早、中、晚各洗l次。 【臨床療效】
治療30例,痊愈23例(5個月內無復發),有效4例(5個月內有復發),無效3例(皮濕未見消退或消退甚少)。 【處方來源】
河北省保定市兒童醫院中醫科楊景柱等。 【按
語】
方中蛇床子解毒除濕;蒼耳棵祛風止癢;蒼術散風勝濕;苦參、白蘚皮清熱燥濕;生軍、黃柏清熱解毒除濕;加入地膚子則保濕濁速去而不留滯。(楊傳偉)
地榆祛脂湯
【功能主治】
功能祛脂。燥濕,止癢。主治脂溢型嬰兒濕疹。
【處方組成】
地榆20克、黃柏20克、野菊花20克、苦參20克、百部20克、白蘚皮20克、蛇床子20克、他膚子20克。每日1劑,加水2000毫升煎至1250毫升左右。置盆內熏洗患處;每日洗3一5次,每次洗15分鐘。
【按
語】
本方地榆、地膚子清熱冰血,祛濕止癢;蛇床子、白蘚皮、苦參、野菊花、黃柏清熱操濕解毒;百部清熱解毒,合而奏效。服藥期間母、子均不宜吃肥膩食物。(楊傳偉) 彭錦芳
梧州市中醫院 543000 廣西梧州市阜民路4號
嬰兒濕疹中醫稱為奶癬、胎瘡。筆者自1997年以來,運用自擬祛風止癢湯外洗治療本病,取得較好療效,現總結如下。
1 一般資料
本組139例均為門診病例。其中男86例,女53例;年齡最小15天,最大7個月;肥胖型85例,正力型17例,瘦小型37例;母乳喂養93例,人工喂養46例。本組均符合《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》〔1〕“奶癬”診斷。
2 治療方法
以清熱利濕,祛風止癢為基本治法,自擬祛風止癢湯治療。藥用:
苦 參15g
黃 連15g
黃 柏15g
蛇床子12g 地膚子12g 白鮮皮12g
五倍子10g 白 礬6g(沖) 冰片2g(沖)
若瘙癢甚加防風10g;滲液較多加水楊梅12g,滑石粉15g.
上藥加水至1 500ml,煎30min,取汁1 000ml,晾至藥溫40℃左右,外洗患處。每日2次,連用5天。洗時動作宜輕柔。治療期間停用其他藥物,同時囑乳母忌食辛辣之品。
3 治療結果
治愈(皮膚光滑,皮疹消失)107例,好轉(皮膚流脂及癬疥癥狀改善)29例;未愈(癥狀未見改善)3例(均為用藥時間過短或未堅持用藥者)。總有效率97.8%.
4 體 會
4.1 嬰兒濕疹是嬰兒期的異位性皮炎,多在出生后6周~6個月內發病,病程約為數月~2年,常易受某些食物及寒冷、種痘、出牙等因素影響而惡化。本病多見于肥胖滲出性體質嬰兒,尤多見于人工哺育嬰兒。現代醫學認為本病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過敏反應〔2〕。中醫認為本病由于胎中熱毒蘊結,后天飲食失調,脾胃運化失常,濕熱內蘊,外受風濕熱邪,浸淫皮膚而致。嬰兒屬純陽之體,臟腑肌膚嬌嫩,乳母飲食不當或嬰兒消化不良,都會使濕熱內生而致本病。《外科正宗》曰:“奶癬,兒在胎中,母食五辛,父餐炙?NFDD8?,遺熱與兒,生后頭面身發為奶癬,流脂成片,睡臥不安,瘙癢不絕。”故治療當以清熱利濕,祛風止癢為法。本文中藥外洗方方便易行,無刺激,無毒副作用,且藥源廣,療效好。
4.2 祛風止癢湯中黃連、黃柏清濕熱,瀉火毒;苦參、蛇床子,白鮮皮清熱燥濕,祛風止癢;地膚子清熱解毒,祛風止癢;土茯苓則清熱解毒,除濕;白礬收斂止癢;冰片清熱燥濕,行氣活血;五倍子斂濕止癢。諸藥合用,可使濕熱清,瘙癢消,紅腫退。
此外,注意飲食調節,及時清潔皮膚,盡量避免穿化纖內衣,減少對皮膚的刺激,可有效地預防濕疹的發生。
筆者運用中藥煎湯局部洗浴的方法治療嬰兒濕疹,取得了明顯的效果,茲介紹如下。
方法:中藥外洗方以銀花、連翹、野菊花、蒲公英、苦參、晚蠶砂、白蘚皮、車前子為基本方。流黃水者加熟大黃、六一散;脫屑者加土茯苓。上藥每日一劑,視病變范圍煎成藥液200至500毫升溫洗,1日2次。一般2至3日即可見效。 嬰兒溫疹病因較為復雜,前賢多責之于胎毒,有孕母飲食之毒或七情之火遺于胎兒之說。究其病機,筆者認為當屬濕熱毒邪蘊發肌表。本方有清熱解毒利濕之功,煎湯外洗患部,以求藥力直達病所,用之療效滿意。筆者曾治一女嬰,5個月,因頭面部紅疹、瘙癢、脫屑3天來診,經上方煎湯外洗。2日即愈。1月后復發,仍以該方收效。家中若有嬰兒濕疹患者,不防一試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