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精華
- 0
- 帖子
- 804
- 經驗值
- 4718
- 注冊時間
- 2007-5-22
- 媽幣
- 4819
      
- 帖子
- 804
- 經驗值
- 4718
- 注冊時間
- 2007-5-22
-
♦♦
-
媽媽網輕聊 給生活加點料
-
♦♦
-
媽媽網孕育 就是好用
-
♦♦
-
廣州媽媽網 廣州媽媽網,更懂廣州媽媽
|
新標準出臺精液常規檢查合格線下降?
大洋新聞 時間: 2009-11-14 來源: 廣州日報 作者: 伍仞
“什么?我的精子畸形比例這么高?我還能要孩子嗎?”對于每一對到醫院檢查不孕不育的夫妻來說,精液常規是男性最基本的一項檢查,但并非每對夫妻都明白其中各項指標的意義。
記者近日從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獲悉,從今年底開始,各醫院實驗室的精液常規檢查將按照世界衛生組織(WHO)制定的第五版精液分析標準化手冊執行,其中,部分指標的正常值比起舊版有所下降。
專家預計,不少目前精子質量低于正常值的男性,在新標準下會“變為正常”。該如何理解這種標準的下降?記者請來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專家進行解讀。
文/記者伍仞 通訊員徐晶
醫學指導/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生殖健康與不孕癥專科副主任技師王維、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泌尿男科副主任醫師馬勝利
Gettyimages供圖
新版精液分析
標準三大變化
據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生殖健康與不孕癥專科副主任技師王維介紹,和10年前制定的第四版精液分析標準化手冊相比,第五版標準的變化主要有三點。
1.精子活動性分級不同
在舊版標準中,A、B、C、D級分別代表顯微鏡下快速前進運動、慢速前進運動、非向前運動、極慢速運動或不動這四類精子。A級精子所占比例在25%以上、或A級和B級精子加起來在50%以上的為正常;而新版標準建議,快速前進運動和慢速前進運動的精子被合為同一級別。
王維解釋說,實際上,只要精子是向前運動的,無論快慢,都有使女方受孕的可能。而且,通過顯微鏡觀察判斷精子的移動速度是快是慢,有檢驗人員的主觀因素存在。
2.精子總數微調
按照舊版標準,一次射精精子總數在4000萬以上為正常,這一指標在新版標準中微降至3800萬。
王維說,舊版標準對每次射精精液的體積、精子密度的正常值有分別規定,而新版標準取消了體積和密度的指標,只強調精子的總數,“有些患者雖然精子密度低,但是因為每次射精量大,所以精子總數并不少。”
3.完整“小蝌蚪”比例改變
新版標準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指標,是正常形態精子在所有精子中所占的比例。按舊版標準,正常形態精子(即完整的“小蝌蚪”)比例大于等于15%為正常;新版標準中,這一指標只要達到4%或以上即為正常。
專家解讀
指標下降≠精子質量普遍下降
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泌尿男科副主任醫師馬勝利表示,新版手冊對男性精液質量不少指標的標準確實下降了。那么這些指標的下降,是否和人類男性精子質量普遍下降有關呢?
對于這一觀點,馬勝利并不十分贊同:“現在很多人都在說男性的精子質量下降。實際上,我認為這和人們性生活頻率的上升有一定關系。統計顯示,現在中國每對夫妻平均每年性生活次數達到121次,在全世界排第五,這在幾十年前是難以想象的。”
馬勝利估計,按照第四版標準,現在99%的門診男性檢查出來的結果都是在正常值以下的,而按照新版標準,起碼有一半的人能合格。既然如此,在新標準執行后,會不會有部分病人“一夜之間”從“不達標”變為“達標”?
王維解釋說,實際上精液常規檢查無所謂“達標”與“不達標”,因為從理論上來說,只要有一顆正常的精子,就足以讓女性受孕。精液質量較差的人,只能說明他們讓妻子自然受孕的幾率低一些。
專家教路
精子質量低于正常值≠不育
馬勝利介紹說,拿到一份精液常規報告,首先應該看看報告中檢查的精子有多少個。“按照WHO的標準,精液常規只有取200個以上精子檢查才能出報告。一些不正規的醫療檢驗機構,往往只給患者查二三十粒就出報告,結果就不一定可靠了。”
馬勝利還提醒說,精液常規檢查中的各項指標雖然能說明男性生育能力方面的問題,但并非那么重要,患者應該正確對待結果,而不必“斤斤計較”。比如,在拿到精液常規報告時,有的人盯著“精子畸形率”,一看見自己精子中正常形態的僅占百分之十幾,而各種畸形的精子比例相加卻超過了100%,因此感到十分緊張:“為什么我的精子總畸形率高過了100%?這份報告是不是有問題?”
實際上,精子畸形分為頭部、體部和尾部畸形,部分精子不只一處畸形,因此造成頭部、體部和尾部畸形精子比例相加大于100%。
馬勝利提醒說,精子質量低于正常值并不等于不育,一次性生活,一般有2億個精子進入女性陰道,那些有畸形的精子大多都已經在此過程中被淘汰,最終只有一個精子能與卵子結合,形成受精卵。因此,精子數量少只能說明男性使妻子受孕的幾率較小,可能要多“奮斗”一些時間,或借助一些醫學手段,才能讓造人大計成功。
專家看法
標準降低是好是壞?
專家們認為,精子質量標準的降低依然可能對患者造成影響,而這種影響主要是心理上的。
王維估計,新版標準之下,更多患者會發現自己的精子質量在標準之上,這能夠讓他們“感覺良好”,有利于“造人大計”,“國外有報告顯示,患者在醫院實驗室取得的精子樣本和在家里取得的樣本相比,后者質量明顯好于前者,這是因為在醫院實驗室環境下可能讓患者感到局促不安,說明心理因素會影響男性精子的質量。”
馬勝利卻擔心,標準降低后,部分本來就不認為“問題”出在自己身上的男性,在家人、醫生的勸說下好不容易來做了一次檢查,在看到結果后發現:“我精子的質量還過得去嘛!”會因此更不愿意配合不孕不育的檢查,把所有“責任”都推給妻子。
|
|